大連鋼廠(現屬于東北特鋼集團)作為我國重點特殊鋼廠之一,是我國最早的精密合金生產基地,為我國航空、電子、導彈、核工業等提供了大量尖端材料。上世紀50年代中期,我國開始了“兩彈一星”(原子彈、氫彈和人造地球衛星)的研究,精密合金是不可或缺的重要材料之一。大連鋼廠通過對精密合金的探索、研制和生產,為“兩彈一星”的試制成功做出了突出貢獻。而這,離不開一支不怕困難、勇于進取的科技隊伍
“應該做出什么樣的新貢獻才能不辜負黨和人民的重托呢?”——試探性研究,生產出第一批精密合金產品
1958年,黨中央發出“向科學技術進軍”“趕超世界科學技術先進水平”“大搞高、精、尖產品”的號召。在這種歷史背景下,大連鋼廠領導和科技人員都認真地思索一個問題——“應該做出什么樣的新貢獻才能不辜負黨和人民的重托呢?”時任大連鋼廠副總工程師、協助生產技術副廠長周家嶸,抓技術開發工作的胡克,與趙明仁、高風儀、張秉黔、劉明淵等同志在一起商討,最后決定要向“精尖產品”進軍。隨后,大連鋼廠成立了由高風儀、趙明仁、孫以光、張振遠、張秉黔、劉明淵、林伯云等科技人員組成的精密合金研制小組,對精密合金開始了試探性研究。
在探索階段,高風儀等科技人員,克服了設備條件差和沒有操作經驗的困難,初步得到了有代表性的若干牌號的冶煉、鍛軋、冷加工、熱處理等工藝參數,為以后擴大研制和小批量生產打下了基礎。趙明仁同志利用能夠看俄文資料(當時是主要的外文資料)的優勢,在精密合金領域展開研究。他查閱了蘇聯的鐵磁學、電工用鋼等方面資料,從中理出了100個合金牌號,并把這100個鋼號分成8類,分別列出鋼號名稱、化學成分、物理性能,特別是對其中有代表性的50個鋼號陸續進行試制。這些具有特殊物理性能的合金,就是后來的精密合金。
孫以光同志是搞冶煉的工程師,愛動腦筋,能看懂外文資料,他和負責煉鋼操作的工人師傅們花費了無數個日日夜夜進行“攻尖端”工作。張振遠同志負責鑄造質量,他每天都深入生產一線,為掌握鋼錠開坯工藝做了不少探究。張秉黔同志負責冷拔、冷軋出成品,他和搞熱處理的林伯云同志在成品性能方面做了大量探討,還起草了膨脹、彈性合金的標準。在完善工藝流程方面,王安寶等同志付出了大量的努力,分析了在研制中遇到的困難,參考前蘇聯生產精密合金的經驗,擬定了精密合金生產工藝流程圖,這項工作對完善精密合金的設計方案和生產工藝規程的制訂起到了推動作用。
這些科技人員在不足100平方米的簡易廠房里,用僅有的1臺30公斤非真空感應爐、1臺2輥冷軋機,從仿制簡單的坡莫合金入手進行研究,當年(1958年)就生產出15公斤、3個牌號的軟磁合金、膨脹合金帶。截至1960年初,大連鋼廠共仿制和研制出11個牌號的精密合金成品帶1500公斤,填補了我國精密合金的空白。第一批精密合金產品的出現,標志著我國精密合金生產開拓出了新的道路。
“人家能干,我們為什么不能干”——破難關,生產絲、管、帶、板精密合金尖端產品
1959年,黨中央提出:“中國的新型材料不能依賴進口,我們要有自己的建設項目,以利于鞏固國防。國外有的我們應該有,國外沒有的我們也應該有,這樣才能趕超世界水平?!蓖?月,冶金部讓大連鋼廠派人到部里研究生產新型材料、尖端產品的方案,大連鋼廠的畢可征、王培君、劉長明同志到北京參加會議。當時,他們對進口的極細絲、極薄帶、毛細管等見都沒見過,但本著“人家能干,我們為什么不能干”的態度和決心,大膽在方案中明確提出生產絲、管、帶、板的精密合金尖端產品。
這一方案經冶金部報國務院批準后,1960年,冶金部撥出??钆d建大連鋼廠精密合金研究所,并把它作為國家的重點工程項目——“七五二工程”。1961年,大連鋼廠七五二研究所正式成立,它是我國第一個精密合金研究所。不到一年時間,6000平米的研究大樓(七五二研究所)和相應的生產車間建成投產??萍既藛T從最簡單的鐵鎳合金著手,借助正常的特殊鋼生產工藝條件逐步積累經驗,先小批量試生產,再結合用戶需要逐年擴大品種,增加試制量,提高質量和完善工藝設備。投產后不久,0.5毫米的極薄帶、0.03毫米的細絲和毛細管都實現正常生產供應。
當時,大連鋼廠生產出的0.09毫米細絲,盤起放開后不能伸直,合格率不高,本來打算停產。用戶知道后到大連鋼廠找到畢可征,拿著他們用這種細絲做出的產品部件說:“你們生產的這種材料是用于跟蹤導彈、引爆連接部件,很重要!”為國防建設做貢獻是無上光榮的,大連鋼廠的科技人員下定決心突破難關。最終,他們摸索出了用熱處理解決這一問題的方法。
1963年,大連鋼廠在國內率先研制成功軟磁鐵芯,并于1966年建立了鐵芯生產線,生產的精密合金材料在國家軍工、國防尖端技術和電子工業等事業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這其中就包括第一顆原子彈、氫彈爆炸和人造衛星上天,大連鋼廠為“兩彈一星”提供了重要的精密合金材料。這正是得益于大連鋼廠科技人員為黨、為人民多做貢獻的誠心和有鉆勁、拼命干的精神。
大連鋼廠精密合金研究、生產取得的顯著成績,引起了黨中央的關注。1964年6月,鄧小平、李富春等中央領導來大連鋼廠視察,勉勵大連鋼廠要為發展我國的精密合金多做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