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之前,我國沒有一家鋼鐵企業能生產大H型鋼,各個領域建設所用的大H型鋼只得依靠進口。為滿足國家重點工程建設需要,馬鋼依托1993年成功實施股份制改制募集而來的雄厚資金支持,從海外拼盤引進先進技術和裝備,建設新中國第一條熱軋大H型鋼生產線。
歷經多年日夜奮戰,1998年7月4日22時58分,在馬鋼大H型鋼生產現場,隨著總指揮一聲令下,操作人員輕輕啟動按鈕,只見寬大的加熱爐爐口慢慢打開,一會兒,一根火紅的矩形鋼坯似一條靈動的火蛇從爐口游出,在步進式軌道的牽引下緩緩向前移動,經過開坯、切鋸、粗軋等十幾道工序,最后近百米長的H型鋼從萬能軋機下線。就這樣,國產第一根熱軋大H型鋼橫空出世。
大H型鋼問世后,先后用于國家大劇院、上海盧浦大橋、北京奧運場館、海上石油平臺、全球最大的俄羅斯天然氣項目、港珠澳大橋和被譽為東非“世紀之路”的肯尼亞蒙內鐵路等雄偉建筑和重點工程,滿足了鐵路、化工、建筑、煤炭、電力等行業的高端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