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9年“十一”前夕,本鋼成功研制出新中國第一代鏈條鋼,其主要技術指標達到世界先進水平,結束了我國自行車主件原材料長期依賴進口的歷史。它的研制成功,對國內和國際自行車的發展,起到了巨大的促進作用。
我國是世界自行車生產大國,當時年產自行車4300萬輛,但由于我國長期以來不能生產鏈條鋼,每年要花大量外匯從國外進口,阻礙了鏈條生產的發展。對此,輕工業部門多次申報發展我國的鏈條鋼。
本鋼了解這一情況后,迎難而上,主動開發這項產品。1988年初,本鋼組成了以主管副經理、工程師為首,由科技處組織連軋廠、初軋廠、二鋼廠等單位科技人員參加的“一條龍”鏈條鋼科技試制小組,經過兩年多的努力,終于生產出了我國自己的鏈條鋼。
該成果通過冶金工業部和輕工業部技術鑒定。專家們認為,本鋼采用素有“人參鐵”之稱的生鐵煉鋼,由于它具有低磷、低硫和有害元素低的自然優勢,生產出的鏈條鋼強度、韌性優于當時進口的日本同類名牌產品。威海鏈條廠、上海鏈條廠等10個廠家的生產試驗證明,本鋼生產的鏈條鋼主要技術指標超過了日本、美國同類產品。專家們還認為,這種鏈條鋼完全能夠代替進口,從而節約大量外匯。本鋼僅試驗生產的10251噸鏈條鋼就節約外匯430.5萬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