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6年3月26日,撫順特鋼(現屬于東北特鋼集團)成功冶煉出新中國第一爐高溫合金GH3030,從此拉開了我國高溫合金產業從無到有、從低級到高級、從仿制到獨立創新的發展序幕。
1956年初,新中國大力發展航空工業,急需國產的高溫合金替代進口材料用于制造飛機渦輪發動機。經重工業部和二機部研究決定,將這一艱巨的任務交給了撫順特鋼,并要求鋼鐵工業綜合研究所(鋼鐵研究總院前身)協助完成試煉任務。
在前蘇聯專家和國內專家的指導下,撫順特鋼選擇GH3030作為第一個高溫合金的試煉品種。GH3030是屬于固熔強化型鎳基變形高溫合金,是米格17噴氣式發動機燃燒室的主要應用材料。
接到任務后,撫順特鋼上下群情激奮,全力做好各項準備工作,技術人員和工人把首次試煉當作一件政治任務。經過金屬材料、爐料、鋼錠模、成分檢驗和洗爐等環節的精心準備,1956年3月26日,新中國第一爐高溫合金在撫順特鋼一煉車間3噸電弧爐開始試煉,第一批共冶煉了兩爐。
1956年4月18日,在鍛鋼車間,第一爐高溫合金開始進入鍛造開坯階段。這一天正值周恩來總理第二次來到撫順特鋼視察。在重工業部部長王鶴壽的陪同下,周總理在5噸蒸汽錘前視察了第一爐高溫合金的鍛造過程,并親切看望和慰問了為之辛勤付出的各方面專家和一線工人,指示說:“要抓緊試制成功,擴大高溫合金生產?!?/p>
在隨后的10年間,撫順特鋼先后完成了十幾個高溫合金品種的試制任務,成為我國最重要的高溫合金生產和研發基地,為我國國防建設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